細胞外囊泡(Extracellular Vesicles, EVs)是指從(cong) 細胞膜上脫落或者由細胞分泌的雙層膜結構的囊泡狀小體(ti) ,直徑從(cong) 40nm到000nm不等。胞外囊泡主要由微囊泡(Microvesicles, MVs)和外泌體(ti) (Exosomes, Exs)組成,微囊泡是細胞激活、損傷(shang) 或凋亡後從(cong) 細胞膜脫落的小囊泡,直徑約為(wei) 00nm – 000nm;
外泌體(ti) 由細胞內(nei) 的多泡小體(ti) (multivesicular bodies)與(yu) 細胞膜融合後以外分泌的形式釋放到細胞外,直徑約為(wei) 40nm - 00nm。細胞外囊泡廣泛存在於(yu) 細胞培養(yang) 上清以及各種體(ti) 液(血液、淋巴液、唾液、尿液、精液、乳汁)中,攜帶有細胞來源相關(guan) 的多種蛋白質、脂類、DNA、mRNA、miRNA等,參與(yu) 細胞間通訊、細胞遷移、血管新生和免疫調節等過程。在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艾滋病、慢性炎症疾病以及癌症中都發現細胞外囊泡水平的升高,它們(men) 很有可能成為(wei) 這類疾病的診斷標誌物,因此,對細胞外囊泡進行準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顯得尤為(wei) 重要。
細胞外囊泡的檢測方法
目前細胞外囊泡(EVs)的檢測方法主要有掃描電子顯微鏡、原子力顯微鏡、動態光散射技術、納米微粒追蹤分析術(NTA)、流式細胞儀(yi) 和ELISA等,由於(yu) 通量高、用時短、操作簡單,ELISA和流式細胞儀(yi) 是比較常用的方法。ELISA方法容易受其他可溶性抗原的幹擾,而且無法知道囊泡的大小、數量等信息;流式細胞儀(yi) 不僅(jin) 可以檢測囊泡的大小、數量,而且通過細胞特異的標記物染色可以檢測囊泡的來源,將囊泡進行分類,因此,流式細胞儀(yi) 理論上是進行囊泡快速、高通量、多參數檢測的*選擇。然而,傳(chuan) 統流式細胞儀(yi) 針對的樣本主要是細胞,散射光的檢測極限通常是300-500nm,而大多數細胞外囊泡的直徑都在300nm以下,由於(yu) 無法與(yu) 背景噪音區分,直徑小於(yu) 300nm的細胞外囊泡很難被檢測到,因此,囊泡數量往往被低估,檢測結果自然也不準確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